安徽公务员行测

首页 > 试题资料 > 公务员行测

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主观上通过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是以

华图公务员题库 | 2022-05-27 19:30

收藏

  题型:单选题(分值:1)

  78 、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主观上通过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是以观念形态存在于犯罪人大脑中的犯罪行为所预期达到的结果。犯罪动机,是刺激、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或思想活动,它回答犯罪人基于何种心理原因实施犯罪行为。动机的作用是发动犯罪行为,说明实施犯罪行为对行为人的心理愿望具有什么意义。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为了报复乙,欲通过投毒的方式剥夺乙的生命,则甲的犯罪目的是报复

  B.甲担心乙对其实施打击报复,将乙非法拘禁数日,则甲的犯罪动机是恐惧

  C.甲投毒致乙死亡,经查明是因为其嫉妒乙的才华,则甲的犯罪目的是嫉妒

  D.甲贪图钱财,通过盗窃而非法占有乙的财物,则甲的犯罪动机是非法占有

  答案:B

  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多定义,考查“犯罪目的”“犯罪动机”,其关键信息如下:

  ①犯罪目的:犯罪人主观上通过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

  ②犯罪动机: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或思想活动。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甲欲通过投毒的方式剥夺乙的生命,说明其“希望达到的结果”是毒死乙,即甲的“犯罪目的”是剥夺乙的生命,并非报复,错误;

  B项:甲对乙实施非法拘禁的“心理原因”是担心乙对其实施打击报复,即甲的“犯罪动机”是恐惧,正确;

  C项:甲投毒致乙死亡,说明其“希望达到的结果”是毒死乙,即甲的“犯罪目的”是致乙死亡,并非嫉妒,错误;

  D项:甲盗窃乙的财物的“心理原因”是贪图钱财,即甲的“犯罪动机”是贪财,并非是非法占有,错误。

  因此,选择B选项。

  要点:判断推理 ?定义判断 ?多定义 ?

  来源:2016年1022吉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甲卷)

公务员试题

  以上是2016吉林公务员行测真题的试卷的部分试题内容,更多吉林公务员真题,吉林公务员考试,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请继续查看2016年1022吉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甲卷)试题题库或最新公务员试题题库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