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少年儿童骨骼的特点,以及在运动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2.在某小学四年级的一节体育课上,在分组练习时,一名男生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擅自跑到单杠上去玩,不小心从单杠上摔下来,造成了上肢摔伤。
问:(1)教师应如何处理学生运动损伤?
(2)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应该怎样预防运动损伤?
3.论述青少年运动员训练负荷的基本特点。
答案与解析
1.【参考答案】
(1)儿童少年软骨成分较多,水分和有机物质(骨胶原)多,无机盐(磷酸钙、碳酸钙)少,骨密质较差,骨富于弹性而坚固不足,不易完全骨折而易于发生弯曲和变形。随着年龄增长,骨的无机盐增多、水分减少、坚固性增强而韧性减低,直到20~25岁骨化完成后,骨不再生长,身高也不再增长,但骨的内部构造仍在变化。下肢骨在16~17岁以后骨化迅速,而脊柱椎体到20—22岁才完成骨化。
(2)针对儿童的骨的特点,所以训练时一定训练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主要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②注意身体的全面训练
③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应注意负荷的重量
④注意练习场地的选择
⑤注意预防“骺软骨病”的发生
⑥适当营养注意矿物质补充:对钙、磷等元素的需求量较大
2.【参考答案】
(1)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是:及时止血和处理创口、预防感染。先止血然后再处理伤口(清洗、消毒、缝合、包扎、消炎)。体育运动中常见的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有擦伤、切割伤、刺伤和撕裂伤。
(2)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指局部皮肤或黏膜完整,无裂口与外界相通,损伤时的出血积聚在组织内,这在体育运动中最为常见。
如急性闭合损伤的处理方法如下:
早期:(损伤发生在24—48小时以内)
处理方法:冷敷、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外敷新伤药常可达到消肿、止痛和减轻炎症的效果。
中期:(损伤发生在24—48小时以后)
处理方法:理疗(热疗)、按摩、针灸、痛点药物注射、外贴或外敷活血、化瘀。
晚期
处理方法:以按摩、理疗和功能锻炼为主,配合支持带固定及中草药熏洗等,对有瘢痕和粘连应设法软化或分离。
(2)加强思想教育;合理安排教学训练、比赛;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加强易受伤部位的训练;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加强医务监督和设备卫生。
3.【参考答案】
力量训练:鉴于少年儿童的骨骼特点,力量训练应多采用发展全身各部位的一般力量练习,以及克服自身体重和持轻器械的练习手段。青少年运动员提高力量,主要是靠提高肌肉的协调能力,而不是增大肌肉的体积。力量训练应以动力性练习为主,少用静力性练习;
速度训练:速度提高取决于步频和步长,而频率取决于协调能力,步长取决于力量。7-14岁动作频率提高快,所以在速度训练中,提高协调能力的训练和负荷要占较大的比重,14岁后要提高步长,就必须加强力量训练。在速度训练中,无氧训练应加以限制。少年速度训练手段宜采用一些自然快速动作。
耐力训练:耐力素质的发展水平一般是随着年龄的提高而提高。但是13岁应以发展有氧耐力为主,无氧耐力地发展在青春期开始进行,并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对无氧耐力的要求。儿童少年进行有氧耐力训练负荷的控制常采用以脉搏频率作为目标。
灵敏及柔韧训练:灵敏素质的发展同协调能力有密切的联系,应加强对少年多种多样动作技能的训练。灵敏训练注意力高度集中,易疲劳,训练时间不宜过长,并要同其他素质练习交替进行。柔韧训练要与项目相结合,注意各关节灵活性和协调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