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言命题与假设法
翻译推理是逻辑判断模块的一个重要部分,很多题型可能会用到翻译推理的知识。假言命题作为翻译推理中一个重要部分,也经常出现在各种题型中。观察近几年真题发现,假言命题出现在真假以及分析推理中,经常和假设法连用。
【例1】课间休息时,一位同学帮老师擦了黑板,老师回到教室后询问是谁擦的黑板。他问了四位同学,得到以下回答:
(1)或者班长擦了,或者学习委员擦了;
(2)如果纪律委员没擦,那么班长也没擦;
(3)如果卫生委员没擦,那么班长擦了;
(4)班长和学习委员都没擦。
实际上,四位同学的回答中只有一句是假的。
据此可以推出擦黑板的是:
A.纪律委员 B.学习委员
C.卫生委员 D.班长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若干论断和真假限定,确定为真假推理。
第二步,找关系。
题干可翻译为:
①班长或学习委员
②¬纪律→¬班长
③¬卫生→班长
④¬班长且¬学习
其中,①和④是矛盾关系。
第三步,看其余。
因为①④中“必有一真,必有一假”,且四位同学中只有一句是假的,所以②和③都是真的。而这两句话都是推出关系,无法得出确定的信息,所以尝试假设法。②和③句均提到班长,班长擦黑板的状态只有两种,要么擦了要么没擦。假设班长擦了黑板,根据②,否后推否前,得出纪律委员也擦了黑板,但是题干限定只有一人擦了黑板,所以这种假设出错。因此得出确定信息:班长没擦黑板。
班长没擦黑板,继续推理,根据③,否后推否前,得出卫生委员擦了黑板。
因此,选择C选项
【例2】甲、乙、丙、丁和戊5人到赵村、李村、陈村、王村4村驻村考察,每人只去一个村,每个村至少去1人。已知:
(1)若甲或乙至少有1人去赵村,则丁去王村,且戊不去王村;
(2)若乙去赵村或丁去王村,则戊去王村而甲不去陈村;
(3)若丁、戊并非都去王村,则甲去赵村。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下列哪项?
A.甲去李村,乙去赵村
B.乙去陈村,丙去赵村
C.丙去赵村,丁去李村
D.丁去赵村,戊去王村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选项存在信息匹配,确定为分析推理题
第二步,翻译题干。
①甲或乙去赵村→丁去王村且戊不去王村
②乙去赵村或丁去王村→戊去王村且甲不去陈村
③¬(丁去王村且戊去王村)→甲去赵村
第三步,开始推理
因题干都为推出信息,无确定信息,故用假设法,从最大信息开始假设。本题中“丁是否去王”和“戊是否去王”均出现3次,从这两个信息中的任意一个假设都可以。比如假设“丁王”和“丁王”两种情况。
一:假设丁去王村,根据条件(2)可知,戊去王村且甲不去陈村,再根据条件(1)戊去王村可以得出甲不去赵村且乙不去赵村,此时,只能丙去赵村,并且根据条件(3)可知,甲不去赵村可得出丁去王村且戊去王村,在此种假设下,丙去赵村,丁和戊去王村,甲去李村,乙去陈村,符合以上所有条件。
二:假设丁不去王村,根据条件(1)可知:丁不去王村则甲不去赵村且乙不去赵村,根据条件(3)可知,甲不去赵村则丁去王村且戊去王村,与假设矛盾,此种情况不成立。
故只能是丁去王村,此时,根据第一种假设,丙去赵村,丁和戊去王村,甲去李村,乙去陈村。
故正确答案为B。
此类的题目还有很多,以后遇到推出关系也就是假设命题,当没有头绪可以尝试假设法,往往能很快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