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职业能力测验

首页 > 安徽事业单位 > 备考资料 > 职业能力测验

2024安徽事业单位职测备考-加强论证之“前提”常考题型

华图教育王倩倩 | 2024-03-25 16:17

收藏

加强论证之“前提”常考题型

  逻辑判断的重要考点有翻译推理、论证、分析推理和归纳推理。对于翻译推理,需要熟记推理规则;论证需要分析论点和论据,掌握常见的加强和削弱方法;分析推理的常用解析方法有排除法、代入法、假设法、确定信息法和最大信息法。通过题目训练掌握相关解题方法,逻辑判断可以达到非常高的准确率。这也是我们必须重视的模块,通过做题总结一些相关的技巧性,提高准确率。而对于逻辑判断中论证题目数量占大部分,对此类题目要明确解题思路,无论是加强论证还是削弱论证他们解题思路分三步:

  第一步:找出论点,明要点,找论点对应有三个小技巧帮我们快速锁定论点,①结合提问方式锁定论点的位置;②结合题干中的表结论和表观点类的关键词锁定论点;③首尾句锁定论点。

  第二步:看论据,明结构

  第三步:结合找到的论点论据,分析选项。

  而加强论证中,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提问方式“下列哪个选项是上述结论成立的前提/基础/假设”,也是属于加强论证题的提问方式,但稍微特殊的一点是,“前提”是论点成立的必要条件;因此,不仅要选加强的选项,还要找这个选项是论点成立的必要条件。

  因此,判断前提的方法为“否定带入法”,将四个选项否定之后,代入到题干中哪个能够使论点不成立,那个选项就为要找的前提。但是,如果每个前提类的题都把四个选项否定代入之后,会较为耽误做题时间,本次小编将总结常考的前提的几种情况。

  情况一:建立联系的前提

  例.人们常认为白色的花比红色的花香味更浓郁。近日有科学家通过对植物花青素含量以及花瓣油细胞数量的研究发现,红花的花瓣油细胞的数量只有白花的一半。由此,他们得出结论:白花比红花香味更浓郁。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可能是科学家得出结论的前提:

  A. 黄花的花瓣油细胞的数量远高于红花,却与白花很接近

  B. 植物的花瓣油细胞的数量与植物的芳香程度呈正相关

  C. 红花可用作节日庆典、表达心意等用途,视觉效果较好

  D. 白花的花瓣油细胞数量比红花多是因为白花比红花更耐晒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前提”,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白花比红花香味更浓郁。

  论据:红花的花瓣油细胞的数量只有白花的一半。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该项讨论的是黄花,与论点中的“白花、红花”无关,论题不一致,

  排除。

  B项:建立联系。该项指出花瓣油细胞的数量与植物的芳香程度呈正相关,即建立了论

  点和论据的关系,属于前提。

  C项:无关选项。该项讨论的是视觉效果,与论点中的香味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无关选项。该项讨论的是是否耐晒,与论点中的香味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此题考查的就是加强中的“前提”,找到论点和论据之后,发现二者之间讨论话题不在一个层次上,断层了,那前提的选项即为建立联系的选项。

  情况二:可行性前提

  找到论点之后,发现论点为“某方法、措施、计划等能达到某项目的”,要保证论点成立,正确选项即为“某方法、措施、计划等有可行性”

  例. 如果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累积超过32000亿吨,那么到本世纪末,将升温控制在2℃以内的门槛就守不住了。有科学家认为,为了达到将升温幅度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仅仅限制二氧化碳是不够的,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开展大气二氧化碳的回收行动,使大气污染程度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

  若要使上述科学家的想法成立,最需要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A. 全球范围内普及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知识

  B. 各国政府推出有效政策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

  C. 科学界整合资源来支持发展地球工程技术

  D. 各地都能建立有效回收和储存二氧化碳的机制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前提”,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为了达到将升温幅度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仅仅限制二氧化碳是不够的,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开展大气二氧化碳的回收行动,使大气污染程度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

  论据:无。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是否普及气候变化的科学知识与能否回收二氧化碳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无关选项。该项指出各国政府推出有效政策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但是没有涉及二氧化碳的回收,而论点说的是开展二氧化碳回收的必要性,论题不一致,排除。

  C项:无关选项。没有阐述该地球工程技术是否与论点中的回收二氧化碳有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可行性前提。本题论点是“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开展大气二氧化碳的回收行动,升温幅度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要想使论点成立,即目标实现,要确保方法可行;“各地都能建立有效回收和储存二氧化碳的机制”可以确保“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开展大气二氧化碳的回收行动”可行,即可以直接锁定D选项

  因此,选择D选项。

  情况三:一般性的前提

  当提问方式中问“前提/基础/假设”的,没有出现以上两种情况,那就用根本的方法“否定带入法”。

  例. E市开展一项公共政策的民意调查,随机抽取一千名市民回答有关问题。一个月后,再次随机抽取了一千名市民回答相同问题,但问题的顺序设置与上次不同。结果发现,两次市民样本对许多问题得出了不同的回答。这证明同一组问题,因为其问题顺序的改变,有时就会得出不一样的回答。

  上述论证依赖于下面哪一个假设?

  A.有些市民两次都被随机抽中而参加了两次调查

  B.调查的问题内容并不会因为时间推移而影响回答

  C.第二次调查把第一次匿名调查方式改为实名调查

  D.第二次调查并没有把所有问题的顺序全部打乱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前提”,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同一组问题,因为其问题顺序的改变,有时就会得出不一样的回答。

  论据:两次市民样本对许多问题得出了不同的回答。

  A 项:无关选项。两次调查是否是同一批市民,与题目顺序是否影响回答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B 项:补充前提。论点在强调问题顺序对回答的影响,即要强调问题顺序为两次调查中唯一的变量,所以其它量不能变,该项刚好说明时间这个因素不会影响回答,从而保证两次唯一变量都是问题顺序,具有加强作用。

  C 项:增加反向论据。又添加了另一变量就不能说明仅仅是由于问题顺序导致回答不一样,具有削弱作用。

  D 项:削弱论据。说明第二次只是部分问题改变了顺序,还有些没有变,具有削弱作用。

  因此,选择 B 选项。

  以上就是给大家总结的“前提”常考的几种情况,当然前提最根本的识别方法“否定带入法”不要忘记哦!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