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问题之基础行程问题
在最近几年安徽省考的行测试题中,行程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必考的题型之一。同时,在所有的题型中,行程问题所包含的公式相对最多,变型也相对最多,这个令很多考生都非常头疼。行程问题一般包含三类题型,一是基础行程问题;二是相遇追及问题;三是流水行船问题。
一、基础行程问题,是所有行程问题的基础,其重点在于一系列基础公式的运用及理解。在最近几年的公务员笔试中,基础行程问题最常考的公式有三个,分别是行程问题的基本定义公式、行程问题中的过桥公式以及等距离平均速度公式,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第一,行程问题中的基本定义公式,即s=vt。这个公式考查的相对比较频繁,不仅仅考查对公式的理解、计算及单位的换算,有些时候,还会考查这个公式的正反比例关系,如s不变,v和t成反比例关系;v不变,s和t成正比例关系;t不变,s和v成正比例关系等,最近几年对正反比关系的考查相对比较频繁。
【例1】黑脸琵鹭飞行速度较快,为55公里/小时;白琵鹭飞行速度为45公里/小时,黑、白两群琵鹭从距离深圳湾湿地3120公里的黑龙江湿地出发南飞越冬,若不考虑途中停歇,则白琵鹭需比黑脸琵鹭早起飞( )小时以上,才能确保率先到达深圳湾湿地。
A.11 B.12
C.13 D.14
【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行程问题中的基本行程问题。根据题意,黑、白两群琵鹭从距离深圳湾3120公里外的黑龙江湿地出发,白琵鹭抵达需飞行3120÷45≈69.3小时,黑琵鹭抵达需飞行3120÷55≈56.7小时,若白琵鹭想率先抵达,需至少提前69.3-56.7=12.6小时起飞,由于选项均为正整数,则即提前13小时起飞可率先抵达深圳湾湿地。因此。本题正确答案选择C选项。
第二,行程问题中的过桥问题公式。过桥问题其实就是基本定义公式的一个简单变化,这里面可能会涉及到高一物理中的一个基本知识点,即质点的理解。过桥问题,即一列需要考虑长度的火车,通过一座桥梁时,随着基本位置的变化,二者相对行走的路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通常包含三种形式,即①火车通过大桥,即车头上桥至车尾离桥,总路程S=桥长+车长=速度×时间;②火车在大桥上,即车尾上桥至车尾离桥,总路程S=桥长=速度×时间;③火车完全在大桥上,即车尾上桥至车头离桥,总路程S=桥长-车长=速度×时间。
【例2】火车A过隧道,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共用时60秒,随后与迎面开来的另一辆火车B相遇,两车速度相同,火车B的长度是A的1.5倍,两车从车头相遇到车尾分开共用时5秒,问火车B从车尾进入隧道到车头离开隧道,要用时多少秒?( )
A.50 B.52
C.54 D.55
【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属于过桥问题中的第一种形式。设火车A的车长为L,隧道长为s,A、B两车速度均为v,所求时间为t。根据题意,火车A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共用时60秒,则有L+s=60v;又两车从车头相遇到车尾分开共用时5秒,故又有L+1.5L=5(v+v),从而解这两个方程可得L=4v,s=14L。因此,火车B从车尾进入隧道到车头离开隧道有14L-1.5L=vt,解得t=50秒,故本题正确答案选择A选项。
第三,等距离平均速度公式,这个公式的的关键词在于“等距离”。比如从合肥去芜湖,去的时候坐汽车,速度为v1;回来的时候坐火车,速度为v2,而这一来一回的距离不变,则这一来一回的平均速度即为等距离平均速度,其公式为,该题型识别的关键词为“来回”、“往返”、“上下”、“等距离”等。
【例3】某人开车从A镇前往B镇,在前一半路程中,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前进;而在后一半的路程中,以每小时120公里的速度前进。则此人从A镇到达B镇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公里?
A.60 B.80
C.90 D.100
【答案】B
【解题思路】“一半”、“一半”距离相同,符合等距离平均速度的条件,则可以直接利用等距离平均速度公式来进行求解,即公里/小时。因此,本题正确答案选择B选项。
综上不难发现,只要能够精准识别基础行程问题,熟练掌握不同类型基础行程问题的相关公式,再将题干中的数据代入公式进行直接计算或结合方程法,这类问题就会变得相对比较简单,且解题速度上也会有很大的提升,希望各位考生能够在后面备考的过程中继续加强练习,争取全面掌握并熟练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