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内科护理学考点14(护理学)
原发性肝癌
考点1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转移途径及临床分期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高发于东南沿海地区。我国肝癌病人的中位年龄为40~50岁,男性比女性多见。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确定。随着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总体疗效已有明显提高。乙型肝炎与肝癌关系最为密切。
考点2辅助检查、治疗要点
(一)辅助检查
1.定性
甲胎蛋白测定(AFP):AFP测定对诊断肝细胞癌有相对专一性,也是肝癌普查首选。
2.定位
(1)B超:能发现直径2cm或更小的病变,是目前有较好定位价值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2)cT检查:是目前诊断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最佳方法。(
3)选择性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检查:是目前对小肝癌定位诊断的各种检查方法中最优者。
(4)肝穿刺:行细针穿刺癌结节行组织学检查有确定诊断意义。
(二)治疗原则
肝切除手术治疗,肝叶切除最常见,是目前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方法。
肝性脑病
考点1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
肝性脑病(HE)又称肝性昏迷,是指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有急性与慢性脑病之分。引起肝性脑病的原发病有重症病毒性肝炎、重症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各型肝硬化、门一体静脉分流术后、原发性肝癌以及其他弥漫性肝病的终末期,而以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最多见,约占70%。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很多,如上消化道出血、高蛋白饮食、大量排钾利尿、放腹水,使用安眠、镇静、麻醉药,便秘、尿毒症、感染或手术创伤等。这些因素大体都是通过:①使神经毒质产生增多或提高神经毒质的毒性效应。②提高脑组织对各种毒性物质的敏感性。③增加血-脑脊液屏障的通透性而诱发脑病。
考点2临床表现与治疗要点
(一)临床表现
一般根据意识障碍程度、神经系统表现和脑电图改变,将肝性脑病分为四期:
(二)治疗原则
1.消除诱因积极防治感染和上消化道出血,避免快速、大量排钾利尿和放腹水,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不用或慎用镇静安眠药、麻醉药。
2.减少肠内毒物的生成和吸收
(1)减少或临时停止蛋白质饮食。
(2)灌肠或导泻:可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灌肠,禁用肥皂水灌肠。对急性门体分流性肝性脑病昏迷患者,以33.3%乳果糖500ml灌肠作为首选治疗。
(3)抑制肠道细菌生长:口服抗生素,如甲硝唑、新霉素等,抑制肠内细菌生长,促进乳酸杆菌繁殖,减少氨的形成和吸收;口服乳果糖,在结肠中被细菌分解为乳酸和醋酸,使肠内呈酸性,从而减少氨的产生、吸收。
3.促进有毒物质的代谢消除,纠正氨基酸的代谢紊乱。支链氨基酸:抑制大脑中假神经递质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