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主要公共关系类别(新闻传播学)
一、企业公共关系分析
(一)企业内部公共关系
1.员工关系:
(1)关心员工的利益,是建立良好员工关系的基础。
(2)承认和尊重员工的个人价值,努力为他们实现自身价值创造条件。
(3)加强企业内部的各种沟通。
(4)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并将其内化为员工共同的意志、意愿。
(5)实施全员PR管理
2.企业全员PR管理的基本要求:
(1)领导层以身作则的公关意识。
(2)专职公关与全员公关相结合。
(3)构建良好的公共关系氛围。
(二)企业外部公共关系
1.社区公共关系
(1)加强沟通增进和谐。
(2)立足社区,共谋发展。
(3)服务社区,提升形象。
2.政府公共关系
(1)自觉接受政府的管理和指导,妥善处理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之间的关系。
(2)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与研究政府所颁发的有关政策、法律、法令内容,奉公守法。
(3)及时经常地向政府有关部门门通报情况,加强信息沟诵(4)了解政府机构各组成部门的职能、范围和工作程序
3.媒介公共关系
(1)针对新闻媒介的特点,采取不同策略。
(2)保持与新闻界的经常性联络,建立与新闻媒介之间的信息沟通(3)尊重新闻工作者,正确对待新闻报道。
(4)冷静处理失实报道。
4.顾客公共关系
(1)了解顾客的心理和需求,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2)根据顾客特点,创造最佳消费环境。
(3)以消费品为桥梁,与消费者建立长期而稳定的关系,开发消费潜力。
(4)尊重顾客,保护消费者权益。
(5)妥善处理与顾客的纠纷。
5.竞争对手关系
(1)争取双赢。
(2)及时调整竞争策略。
(3)采取正当竞争手段。
(4)认真评估竞争对手,致力于协作交流。
二、政府公共关系分析
(一)政府公共关系的含义
对于政府公共关系的含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和认识。第一,它明确了构成政府公共关系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政府、公众和传播沟通。第二,它揭示了政府公共关系的基本任务是处理和协调政府与公众的关系。第三,它明确了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总目标是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二)政府有效公共关系的障碍
1.公众冷漠
2.宣传偏见
3.政府与媒介的关系
(1)媒介在政府的准入权
(2)政府对媒介的依赖
(3)媒介对政府的报道
三、国际公共关系分析
(一)国际公共关系的概念和原则
1.国际公共关系的概念
国际公共关系是指各国政府和企业在国际政治、经济活动中开展的公关工作。具体来讲,它是指政府和企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国际交往的活动过程中,通过开展一系列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采用一定的传播方式在国际公众中树立其良好形象,取得国际公众的了解、支持与合作,从而实现自身目标的公共关系形式。从事国际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包括政府和企业。
2.国际公共关系的原则
(1)国家利益至上原则
(2)真实公开原则
(3)遵守国际惯例原则
(4)尊重多样文明原则
(5)遵守国际礼仪原则
(6)尊重传播规律原则
(二)国际公共关系的层面
1.企业层面国际关系
(1)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进程
(2)中国企业国际化存在的两大问题:品牌形象弱、本土化能力差。
(3)经济发展实践催发中国企业国际公共关系国际化经营、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国际旅游业
(4)中国企业国际公关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国内企业国际经营中国际公关意识淡薄。
我国国际公关理论研究滞后。
国内公关公司国际公关业务能力欠缺。
2.政府层面国际公关
(1)中国政府国际公关的基本情况
政府公关:指政府作为行动的主体,利用各种信息传播手段,积极建立、巩固和发展各种内外关系,与民众进行双向的信息沟通、以争取民众的支持、信任和合作,从而树立政府良好形象的各种活动(齐家福,2004)政府的国际公关:指目标受众是国际各界人士。公关目的:树立整个国家(包括政府和城市)良好的国际形象。
(2)中国政府国际公关经验与特色
政府国际公关策略符合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外交定位,成为政治外交的有力补充;政府国际公关有效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声誉、形象和国际地位;政府国际公关能促使转变职能;政府国际公关能更有效的建立国际国内媒体关系;政府国际公关是个长期工程。
(3)中国政府国际公关存在的问题
政府国际公关意识相对还比较薄弱;缺乏专业的公关人才;缺乏专业的公关手段;缺乏国际公关和有效信息传播的经验。
(4)政府国际公关的对策
树立和强化公关意识,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公关意识是当前加强政府公关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大力培养一大批能够从事国际公关的专业人才,以满足政府国际公关的需求;培养现代公关精神,注重长远的国际公关战略策划。搞好跨文化交流,注意文化的差异。合理设置公共关系机构。
(三)国际公共关系的难点
1.对国外的传媒缺乏深入了解,对国外与政治的互动缺乏充分认识,与国外传媒的联系与合作不够;对国际游戏规则了解甚少。
2.对通过非正式外交渠道影响对地方政府的行为缺乏研究;对政府、企业形象策划不够重视。
3.难以获得外交、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机会和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