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岁的可可走在路边看到花开,对妈妈说:“妈妈你看花儿多漂亮,我可以轻轻摸它吗?我不会弄疼它的!”此时的可可符合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前运算阶段中的( )。
A.自我中心 B.泛灵论
C.缺乏永恒 D.思维不可逆
2.小明亲眼目睹了欺负弱小的同学经常受到教师严厉批评和处罚,而那些爱护弱小的同学则受到大家的喜爱,久而久之,他也变成了一个乐于助人、不欺负弱小的学生,这种学习属于( )。
A.榜样学习 B.观察学习
C.迁移学习 D.试误学习
3.下列情境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情境是( )。
A.语文课上小李做数学作业
B.王老师对张华的单词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
D.小敏每天独自读几个小时文学名著
4.“三皇五帝夏商周,归秦及汉三国休;晋中南北隋唐继,五代宋元明清收”这种编歌谣帮助记忆历史朝代的学习策略是(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5.老师问:“一张桌子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张亮不假思索地回答:“三个角。”老师又问:“还有其他答案吗?”张亮想了想,没有回答出来。这说明张亮解决问题时受到了( )的影响。
A.功能固着 B.原型启发
C.心理定势 D.垂直迁移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题干中可可认为花是有生命的体现了“泛灵论”,属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故本题选B。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学习是人学习的最重要形式。观察者的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题干中表述的是小明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进而受到了替代强化,形成了良好的行为。故本题选B。
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动机。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指诱因来自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学生因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外部动机指诱因来自学习者外部的某种因素,即在学习活动以外由外部的诱因激发出来的学习动机。A、B、C均属于外部动机。故本题选D。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精细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常见的精细加工策略主要包括:(1)记忆术,主要有:①位置记忆法;②缩简和编歌诀;③谐音联想法;④关键词法;⑤语义联想;⑥形象联想法;(2)做笔记;(3)提问;(4)生成性学习;(5)运用背景知识,联系客观实际。题干中歌谣属于记忆术中的编歌诀,是精细加工策略。故本题选B。
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心理定势。心理定势指的是对某一特定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可以使我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时能够相当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心理定势的存在也会束缚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只用常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求用其他“捷径”突破,因而也会给解决问题带来一些消极影响。题干中张亮习惯性地想到了三个角,思维受到了束缚,受到了心理定势的影响。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