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 )。
A.学校的产生 B.剩余产品的出现
C.有了国家 D.创造了文字
62.在课程理论发展史上,第一次专门系统研究课程编制的理论是( )。
A.泰勒教育原理 B.目标分类学
C.多元智能理论 D.生活教育理论
63.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有针对性的格言、箴言,作为座右铭以自励、自警、自律,使其获得教育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个人修养法
C.环境陶冶法 D.品德评价法
64.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乳儿期与青春期,反映了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65.关于课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按课程的呈现方式,可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B.校本课程是由学生自行开发的课程
C.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D.课程是教育活动中的核心要素
【答案解析】
6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校的产生与发展。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学校的产生。故本题选A。
6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泰勒的课程理论。在课程理论发展史上,第一次专门系统研究课程编制的理论是泰勒原理。泰勒提出了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以及关于课程设计的四个问题:目标、内容、方法、评价。故本题选A。
6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个人修养法。个人修养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主要包括立志、学习、反思、箴言、慎独等。故本题选B。
6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不平衡性规律。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题目中“两个高速发展期”表明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同,体现了不平衡性。故本题选B。
6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分类。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与其他课程同等重要。故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