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功能性胃肠病(临床医学)
一、功能性胃肠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心理、社会因素是FGIDs发病的重要原因心理、社会因素与FGIDs密切相关。生活应激事件常常诱发或加重FGIDs,神经质、情绪化等人格特征明显影响患者就诊率和症状程度,躯体化症状更多见于FGIDs患者。FGIDs患者常具有胃肠道外症状,如呼吸困难、心慌、慢性头痛、肌痛等。精神方面的疾患也常见于FGIDs患者,尤其是症状严重或顽固的患者,其发生率为42%~61%。
2.心理、社会因素可影响、加重FGIDs患者的胃肠道表现焦虑、抑郁和恐惧等情绪常可导致胃肠道动力低下,而愤怒、厌恶可导致高动力反应。如应激可明显加速腹泻型IBS的口-盲肠通过时间,从而加重腹泻;减缓便秘型IBS的口-盲肠通过时间,加重便秘。
二、功能性胃肠病的最新诊断标准
FGIDs的诊断原则是排除性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上述相关检查,在排除相关器质性疾病的前提下,依据罗马III标准进行诊断。
三、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
1.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按照相应疾病分类进行对症治疗。
2.心理治疗
不但使FGIDs患者的精神症状明显减少、疑病心理减轻,且明显改善肠道和躯体症状,是内科常规治疗的补充。对于大多数症状较轻的患者,很少给予心理干预。而少数与心理疾病共病或症状顽固的FGIDs,尤其是那些宁愿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反复作不必要检查的心理因素明显的患者,需制定复杂的心理治疗方案。心理治疗FGIDs的目标并不是治愈疾病,而是:
(1)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减少患者心理情感应激的频率和强度。
(3)缓解临床症状、减少症状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4)减少患者反复就诊次数。减轻社会和经济压力。
3.抗焦虑抑郁治疗
对于有明显精神或情绪抑郁和焦虑的FGIDs患者,抗抑郁和抗焦虑药将有帮助。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是常用最常用的抗抑郁剂,抗抑郁药能减轻FGIDs的症状,部分患者症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