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胰腺癌(临床医学)
一、胰腺癌的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90%
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5年生存率〈1%,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胰腺癌早期的确诊率不高,手术死亡率较高,而治愈率很低。本病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5~2:1,男性患者远较绝经前的妇女多见,绝经后妇女的发病率与男性相仿。
胰腺癌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其发生与吸烟、饮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过量饮用咖啡、环境污染及遗传因素有关;近年来的调查报告发现糖尿病人群中胰腺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也有人注意到慢性胰腺炎病人与胰腺癌的发病存在一定关系,发现慢性胰腺炎病人发生胰腺癌的比例明显增高;另外还有许多因素与此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如职业、环境、地理等。
二、胰腺癌的病理、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症状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腹痛(首发症状)、黄疸(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呈进行性加重伴皮肤瘙痒,尿色如浓茶,粪便呈陶土色)和消瘦。
2.体征有黄疸时,可因胆汁淤积而出现肝大、质硬、表面光滑。可扪及囊性、无压痛、光滑并可推移的胀大胆囊,称为Courvoisier征。
三、胰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治疗
诊断
基于胰腺癌患者的发病特点,目前认为:40岁以上、无诱因腹痛、饱胀不适、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腹泻、腰背部酸痛、反复发作性胰腺炎或无家族遗传史的突发糖尿病,应视为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就诊时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性。
对临床出现下列表现者应引起重视:
1.不明原因的上腹部不适或腹痛,位置较深,性质也较模糊,与饮食关系不一。
2.进行性消瘦和乏力。
3.不能解释的糖尿病或糖尿病突然加重。
鉴别诊断
胰腺癌应与胃部疾病、黄疸型肝炎、胆石症、胆囊炎、原发性肝癌、急性胰腺炎、壶腹癌、胆囊癌等病进行鉴别。
治疗
手术切除是胰腺癌获得最好效果的治疗方法。
1.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手术)切除范围包括胰头(含钩突)、远端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胆囊和胆总管。尚需同时清除相关的淋巴结。
2.保留幽门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适用于幽门上下淋巴结无转移,十二指肠切缘无癌细胞残留者。
3.姑息性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