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后,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的这句话旨在说明教育是( )。
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B.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C.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2.运用学会的公式去解决某一类型的问题,这属于( )。
A.常规思维B.直觉思维
C.创造性思维D.直观动作思维
3.把通过抽象的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以加深、加宽对各种事物认识的思维过程是( )。
A.分析与综合B.比较
C.抽象与概括
4.为降低知识的遗忘率,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B.复述次数越多越好
C.睡觉前或早起时及时复习D.有效运用联想法、关键词法等记忆术
5.地震幸存者将积压在心头的烦恼、痛苦向亲人、朋友倾诉,这种面对挫折的方式叫做( )。
A.升华B.认知改组
C.合理宣泄D.补偿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解析】夸美纽斯这句话把教育说成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这种认识正确地反映了古今中外一切教育所具有的共同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一切社会现象的基本特点。故本题选B。
2.【答案】A【解析】常规性思维也称再造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例如,学生运用已学会的公式解决同一类型的问题。直觉思维是指人脑对事物整体及其本质直接领悟的思维活动,如“灵感”。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直观动作思维是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具体直观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如用手指头数数。故本题选A。
3.【答案】D【解析】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其中,具体化是指人脑把经过抽象概括后的一般特征和规律推广到同类的具体事物中去的过程。故本题选D。
4.【答案】B【解析】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2)学习程度。一般认为,对材料的识记没有一次能达到无误背诵的标准,称为低度学习;如果达到恰能成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称为过度学习。一般来说,学习程度以150%为佳,但超过150%时,人们会因学习疲劳而发生“报酬递减”现象,学习效果就会逐渐下降,出现注意分散、厌倦、疲劳等消极效应。(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4)识记的方法。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的效果好得多。(5)时间因素。根据遗忘规律,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快,随后逐渐变慢。(6)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等。因此根据过度学习,B选项复述次数越多越好的说法是错误的。故本题选B。
5.【答案】C【解析】倾诉是完全说出心里的话,它是用语言将自己的情绪向别人表达的宣泄方法,也是一种尽快达到心理平衡、心理净化的手段。题干中地震幸存者将痛苦向别人倾诉属于一种宣泄。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