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试题题库

首页 > 安徽教师招考网 > 教师资格 > 试题题库

2019下教资面试初中生物《尿的形成》试讲稿

安徽教师资格考试网 | 2020-01-05 09:49

收藏

  2019下教资面试初中生物《尿的形成》试讲稿

  1.题目:七年级下册《尿的形成》片段教学

  2.内容:

0

  3.基本要求:

  (1)教学过程中有互动环节;

  (2)有适当的板书;

  (3)要有过程性评价。

  【试题解析】

  一、回顾导入

  1.教学提问:七年级上册我们学习到了生物的特征,大家还记得吗?(学生回顾并作答),其中有一个特征是生物体都能排出体内的废物,如汗水、尿液、呼出气体、落叶等,哪种排泄方式是人体排出废物的主要方式?

  2.学生自主回答,教师揭题:尿液是人体排出代谢废物最主要的途径,那尿液是如何形成的?教师板书:尿的形成。

  3.学生浏览教材。

  二、讲授新课

  (一)自主观察,总结特征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

  1.学生观察教师课件上所示的肾和肾单位结构图,总结肾单位的结构特征。

  3.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总结:

  ①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肾单位。

  ②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③肾小球为毛细血管球,肾小囊呈盂形包被着肾小球,肾小管外包被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二)合作讨论,分析过程

  1.提问:尿液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结合“筛沙子”的实例,尝试描述尿液形成的过程。学生讨论完毕后作答,教师给予发展性评价,师生共同总结尿的形成过程:

  ①原尿的形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部分水分、葡萄糖、无机盐、氨基酸、尿酸、尿素等,通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

  ②终尿的形成(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经过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氨基酸、大部分的水、部分的无机盐通过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剩下部分水分、无机盐、尿酸、尿素经肾小管、集合管流出,形成终尿,即尿液。

  2.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多媒体播放尿的形成动画,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直观地掌握过程。

  三、巩固拓展

  1.课件展示:血液透析示意图。教师强调:人工肾是模拟肾脏过滤作用的原理,依靠体外循环装置净化血液,又称“血液透析”。

  提问:病人为什么要做血液透析?血液透析如何净化血液?

  答案要点:病人的肾脏功能失常,导致血液中有害物质不能及时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可通过血液透析模拟尿液的形成原理,将血液导入透析器中,通过透析器的过滤作用,将血液中的尿素等有害物质,过滤到透析液中,再将净化的血液导回体内。

  四、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复述尿的形成过程,总结本节课的要点。

  五、课后作业

  绘制尿的形成概念图。

  板书设计:

0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