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抗癫痫药物(药学)
1.疾病介绍
癫痫(epilepsy)即俗称的“羊角风”或“羊癫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局部神经元异常高频放电,并向周围组织扩散,导致大脑功能短暂失调的综合征。除遗传因素外,几乎所有神经系统疾病均可诱发癫痫的发作,如感染、神经肿瘤及脑部损伤等。癫痫发作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短暂的运动感觉功能或精神异常,伴有异常的脑电图,常反复发作。
根据癫痫发作表现不同,临床上将癫痫分为局限性发作和全身性发作。
(1)局限性发作
①单纯局限性发作:多种临床表现,与发作时被激活的皮层部位有关。主要特征是不影响意识,每次发作持续20-60s。治疗药物: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扑米酮、丙戊酸钠、抗痫灵。
②合性局限性发作(颞叶性、精神运动性):发作时影响意识,常伴有无意识的活动,如唇抽动,摇头灯。每次发作持续30s-2min。治疗药物: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扑米酮、丙戊酸钠。
③局限性发作继发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上述两种局限性发作可伴有意识丧失的强直-陈乱性发作和全身肌肉处于强直收缩状态,而后进入收缩-松弛(阵挛性)状态,可持续1-2min。治疗药物: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扑米酮、丙戊酸钠。
(2)全身性发作
①失神性发作(小发作):短暂意识突然丧失。常伴有对称的阵挛性活动。EEG呈3Hz/s高幅左右相称的同步化棘波,每次发作约持续30s。治疗药物:乙琥胺、氯硝西泮、丙戊酸钠、三甲双酮。
②非典型失神发作:与典型的失神发作相比,发作和停止过程较慢,EEG呈多样化。治疗药物:乙琥胺、氯硝西泮、丙戊酸钠、三甲双酮。
③肌阵挛性发作:单侧肢体部分肌群发生短暂的(约1s)休克样抽动。EEG伴有短暂爆发的多棘波。治疗药物:丙戊酸钠、拉莫三嗪。
④婴儿阵挛性发作:发生于幼儿,全身肌肉节律性阵挛性收缩,意识丧失和明显的自主神经紊乱症状。治疗药物:糖皮质激素、丙戊酸钠、氯硝西泮。
⑤强直-阵挛性发作(大发作):突然意识丧失伴有剧烈的强直性痉挛后转为阵挛性抽搐,继之较长时间的中枢抑制。治疗药物: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扑米酮、抗癫灵、丙戊酸钠。
⑥癫痫持续状态:指大发作持续状态,反复抽搐,持续昏迷,不及时解救危及生命。治疗药物:地西泮、奥拉西泮、苯妥英钠、苯巴比妥。
2.发展史
抗癫痫药的研究发展较慢,溴化物是第一个被发现对癫痫有效的药物,现已被淘汰。1912年开始使用苯巴比妥治疗癫痫,能有效控制对溴化物耐受患者的症状。直到1938年发现苯妥英钠,其结构与巴比妥类有共同之处,这两种药物一直应用至今。1964年发现丙戊酸钠可用于治疗癫痫。近年相继合成了一些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抗癫痫谱广的药物。虽然已有多种治疗癫痫的药物,但人们仍致力于寻求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少的药物。
3.药物分类
(1)依据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分:
①钠通道调节剂:此类药物有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拉莫三嗪、唑尼沙胺、雷利托林、瑞玛西胺、氟桂利嗪、利鲁唑、丙戊酸钠和托吡酯、奥卡西平、登齐醇、萘咪酮等。这些药物均可选择性作用于钠通道,阻断钠离子依赖性动作电位的快速发放,调节电压依赖性钠离子通道,然而它不影响超极化膜电压。此外,这些药物还可以阻断钙离子通道,调节NA+-K+-ATP转化酶活性,从而达到抗惊厥作用。
②Γ-氨基丁酸调节剂:Γ-氨基丁酸(GABA)调节剂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性递质,它可促使氯离子内流入细胞使得胞膜的超极化更加稳定。凡能增加GABA含量或延长作用或增加敏感性者均有抗癫痫作用。因此,抗癫痫药物可通过以下途径发挥作用:①增强GABA合成,尚无此类药物。丙戊酸钠可增强GABA合成酶谷氨酸脱氢酶活性;②GABA激动剂或前体,如苯二氮卓类药物均为GABA激动剂;③GABA代谢抑制剂,如氨己烯酸;④GABA受体增强剂,如托吡酯等。
③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和兴奋氨基酸释放的调节剂,如拉莫三嗪,通过调节钠通道,阻断谷氨酸的释放;AMPA受体拮抗剂,如托吡酯等。
④与乙琥胺有关的抗失神发作的药物;如:三甲双酮,为选择性T型钙离子通道阻断剂。
⑤非尔氨脂、加巴喷定和左乙拉西坦等作用机制仍未完全清楚。
(2)按化学结构分类
乙内酰脲类:苯妥英钠、美芬妥英、乙苯妥英等
亚芪胺类:卡马西平
巴比妥类:苯巴比妥、扑米酮、异戊巴比妥等
酰亚胺类:如乙琥胺、甲琥胺、苯琥胺等
双酮类:如三甲双酮、甲乙双酮;侧链脂肪酸,如丙戊酸钠;乙酰脲类:如苯乙酰脲、苯丁酰脲
苯二氮卓类:如地西泮、氯硝西泮、硝西泮
磺胺类:如乙酰唑胺、舒噻美
激素类: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泼尼松
其他:如副醛、水合氯醛、利多卡因、咖啡因、溴化物、盐酸米帕林
4.常用药物
(1)常用于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
①苯妥英钠
(大仑丁)Dilantin,Phenytoin Sodium:特点:作用较强;疗效高;为大发作首选,对精神运动性发作次之,对局限性发作也有较好疗效,但对小发作无效甚至恶化;无嗜睡作用;安全范围大;作用缓慢,口服一般需3~4天才显效,用于预防发作及维持治疗;而控制症状则以苯巴比妥为主。苯妥英钠抑制了Na+内流,从而使细胞静息电位负值增大,加大与阀电位的距离,提高了脑细胞的兴奋阈,稳定膜电位,从而阻止了病灶放电的扩散。还能使脑中抑制性递质y-氨基丁酸的含量升高,这也与其抗癫痫作用有一定关系。苯妥英钠对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及舌咽神经痛有止痛作用,可能与稳定神经细胞膜电位有关。对洋地黄中毒所致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较佳。
②苯巴比妥
Phenobarbital,Luminal:抑制大脑皮层运动区,提高惊厥阈,直接抑制病灶放电,又能限制放电扩散,使大发作脑电恢复正常。作用快,维时长(6hr),毒性低,安全性较大,可作控制大发作首选;对小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的疗效差。不可突然停药,长期应用可致成瘾,致傻,相当危险,使用别的药物代替,(如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托吡酯、奥卡西平等)不仅临床疗效肯定,而且副作用小,患者容易耐受。
③扑米酮(去氧苯巴比妥,扑痫酮)Primidone,Mysoline:在体内转化为苯巴比妥和苯乙基丙二酰胺(PEMA),对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及局限性发作都有较好疗效,但不如苯妥英钠。儿童对其有耐受性,故用量较大;体内消除较慢,长期应用有蓄积性;不可突然停药。
(2)常用于癫痫持续状态
①安定
(苯甲二氮卓,地西泮)Diazepam,Valium:静注显效快且较其他药安全,为持续状态首选,对大发作作用差。在癫痫持续状态的急性期,地西泮与劳拉西泮联合作用持续时间更长。
不良反应少,久服骤停可引起惊厥;婴儿、青光眼、重症肌无力者忌用。
②氯硝基安定
Clomazepam,Clomapin:抗惊厥作用较安定强5倍,抗癫痫谱广,疗效稳定,作用快,维时长。不可骤停,连服半年可产生耐受性。
(3)常用于小发作
①乙琥胺Ethosuximide:为失神小发作首选。但能加重大发作,并有大发作者应合用苯巴比妥或苯妥英钠。不可骤停。
②苯琥胺(米隆丁)Phensuximide,Milontin:似乙琥胺,用于失神小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
③三甲双酮(解痉酮)Trimethadione,Tridione:降低大脑皮层和间脑兴奋性,缩短其后放电活动,对小发作疗效显著,但作用缓慢(2~4天才显效),仅用于预防。久服易蓄积;毒性较大,胃肠道反应为严重反应先兆。
④香荚兰醛(香草醛)Vanillin:为天麻提取成分,能对抗戊四氮引起的惊厥及其诱发的癫痫样脑电,对各型癫痫有效,尤其是小发作。不良反应轻。
⑤乙酰唑胺(醋氮酰胺)Acetazolamide,Diamox:为碳酸酐酶抑制剂,增加尿中Na+、K+、HCO3-排出,人为造成酸血症和低血钾,使脑中抑制性递质g-氨基丁酸生成增加及膜电位超极化,使神经肌肉兴奋性下降,还可减轻脑水肿。对小发作疗效较好,对大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也有明显疗效。本品与磺胺有交叉过敏反应,此类患者忌用。
(4)常用于精神运动性发作
①磺斯安(硫噻嗪)Sulthiame,Ospolt:为强碳酸酐酶抑制剂,作用较强。用于精神运动性发作。
②酰胺咪嗪(痛惊宁,叉癫宁,退痛)Carbamazepine,Tegretol:对精神运动性发作最有效;对大发作和混合型癫痫疗效与苯妥英钠相似;对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较苯妥英钠好;具抗利尿作用,可能是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可用于尿崩症。
二、抗惊厥药物
1.概述
惊厥是全身骨骼肌的不随意收缩,可发生于全身或局限于某些肌群,呈强直或阵挛性抽搐,常见于药热、子痫、破伤风及某些药物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常用巴比妥类、安定类治疗,还可用镁盐治疗。能对抗或缓解中枢神经系统病理性的过度兴奋状态,消除或缓解全身骨骼肌不自主强烈收缩的一类药物。常用的有硫酸镁注射液、巴比妥类药物、水合氯醛等。
2.硫酸镁注射液(Magnesium Sulfate Injection)
注射硫酸镁溶液,吸收后的镁离子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随着剂量的增加产生镇静、抗惊厥与全身麻醉的作用,但产生麻醉作用的剂量却能麻痹呼吸中枢,故不宜单独作全身麻醉药,应水合氯醛合用。镁离子对神经肌肉的运动终板部位的传导有抑制作用,使骨骼肌松弛,其原因是阻断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并减弱运动终板对乙酰胆碱的敏感性。常用于破伤风、脑炎、士的宁等中枢兴奋药所致的惊厥,治疗膈肌痉挛及分娩时子宫颈痉挛等。